坐言集

序言

 筆者於1988年起至今,斷斷續續地應一些工會及社團所請,為他們的義工組織舉辦本地旅遊領隊訓練班,以使能對開展本地旅遊這種群眾活動的質量有所提高,同時亦籍此加強對義工的維繫。在講課期間,筆者要搜集有關資料,並印備講義,以能提供給學員閱讀。因此,多年來保留了很多講義。為了作為一種紀念和以便翻閱,所以把部份講義合訂為一本小冊子,命名為《坐言集》。

 這些講義資料很大部份是來自筆者自己的藏書,從中引用許多前輩的文章;有部份是借閱朋友的藏書而從中抄寫;有些是在報刊、雜誌上剪存。在寫作講義的過程中,為了求證資料的準確性,除了要查閱很多書本及資料以作核對外,很多時還要親身到現場引證。因此,這些講義的確花了筆者很多心血。

 本地旅行的景點,很多都和香港的歷史,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有很大的關係。在講課的過程中,筆者發覺很多學員,除了對本地旅行的認識不深外,對香港的歷史,特別是近代史的認識更少。因此在編寫講義和講課的時候,都有意識地把景點和歷史聯系起來,希望藉此提高學員對香港的認識。

 香港這個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地方,自古至今和中國息息相關。分佈於香港各處的古石刻、李鄭屋村的漢墓、新界的古建築,都說明了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。香港島的城界石、九龍的界限街、大嶼山的界碑,都見證了《南京條約》、《北京條約》、《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》把香港地區從中國分割出去的歷史;大埔、吉慶圍、錦田、屏山、八鄉等鄉村所遺留的文物,反映了中國人民反對英殖民主義的英雄事蹟;烏蛟騰、西貢的抗日紀念碑,紀錄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仇恨。一切一切,我們現在還可以在本地旅行的行程中,一一對證。

 筆者是在香港土生土長,對香港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都頗熟悉,對香港有一份感情。亦希望學員都能和筆者一樣,通過本地旅行,了解香港,進而了解香港的根源。期望通過訓練班的開辦,能為學員提供一些有關香港本地旅行的知識,提高各學員對本地旅行的興趣,增加對所屬工會或社團的認識和認同,進而參與其中的工作。

 在編寫講義的過程中,得到很多前輩和朋友的支持,在此謹致謝意。講義中如有不盡不實之處,還望指正。同時,有部份的資料是從其他前輩的著作中轉載,可能會有侵權的行為,敬請指出。

蘇萬興

二零零一年秋


再序

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,筆者亦順應潮流,把坐言集大部份內容登錄在我的網頁之中,但由於資料太多,只能登錄部份內容。日後有機會時,將會陸續登錄。

 正如上文所指,部分內容未必正確及可能侵權,因此只請瀏覽,切勿下載。

二零零三年六月